首页

丝袜脚踩踏直播

时间:2025-05-29 22:49:39 作者:商务部:敦促美方停止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 共同维护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 浏览量:31772

 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(记者 李纯)在第二十四个世界心脏日(2023年9月29日)来临之际,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汪宇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希望更多人关注心脏瓣膜病及其危害,提高筛查、鉴别能力,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。

受访专家: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汪宇鹏。受访者供图

  汪宇鹏介绍说,目前我国约有2500万人患有心脏瓣膜病。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,到2025年,这个数字预计将突破4000万。心脏瓣膜病可能造成心力衰竭、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。从临床表现看,以最常见的主动脉瓣狭窄为例,可能造成胸痛、呼吸困难、晕厥等情况发生。

  什么样的人群易罹患心脏瓣膜病?汪宇鹏表示,心脏瓣膜病与年龄密切相关,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明显提高。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,每8个人就有一人可能患有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。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,定期进行专门体检尤其是心脏彩超筛查,对于筛选、发现相对早期的心脏瓣膜病非常有帮助。

  此外,既往有心脏疾病病史尤其是心脏瓣膜病病史或是家族病史的人群,是心脏瓣膜病防控的重点人群。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,其心脏瓣膜的衰败速度会相应增快,也需得到重点关注。“还有就是风湿热,可能现在年轻人对于风湿热、风湿性心脏病非常陌生,这其实也是可能引起心脏瓣膜病高发的一类基础疾病。”汪宇鹏说。

  还有一类是合并先天畸形的心脏瓣膜病,例如常见的主动脉瓣的二瓣化畸形,这类疾病起病相对较早,可能不到60岁就会出现问题。针对这部分人群,汪宇鹏指出,做好筛查工作非常重要,在年轻时就要进行相应的检查,“听听有没有心脏杂音,通过超声看看有没有瓣膜疾病”。

  谈及如何防治心脏瓣膜病?汪宇鹏指出,心脏瓣膜病与年龄、慢性疾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,因此对慢病进行控制,把血压、血脂、血糖控制好,调理生活方式,将有助于心脏瓣膜病的防治。

  对于已经发现患有心脏瓣膜病的人群,汪宇鹏也指出,要根据患者的疾病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、相应的措施。对于仍是轻度或轻中度瓣膜狭窄的人群,做好定期随访,避免感染,防控好慢性疾病即可。

  “如果已经到了中度或者中重度狭窄,我们就要非常仔细地评估患者有没有出现临床症状,包括呼吸困难、晕厥、胸痛等等。”汪宇鹏表示,如果已经发现中重度瓣膜狭窄并且出现了相应症状,就要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,建议进行手术治疗。

  这位专家介绍说,当前对抗心脏瓣膜病,医务人员手中有了更多的“武器”,治疗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:

  一是药物治疗,可以缓解症状,但是对于心脏瓣膜病物理性反流或者梗阻等症状不能完全解除;

  二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,这也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经典方式;

  三是近些年发展迅速的经导管的手术治疗,即对主动脉瓣疾病包括二尖瓣疾病、三尖瓣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。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不能耐受大创伤、全身麻醉基础上的外科手术,对于这部分人群,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。

  汪宇鹏还表示,经导管的治疗方式又包括自膨胀式股动脉瓣的瓣膜(自膨瓣)和球扩式主动脉瓣的瓣膜(球扩瓣)两类。“目前在国内,无论是自膨瓣还是球扩瓣都发展得非常好,也给我们的日常治疗提供了非常有力的‘武器’。”

  汪宇鹏还记得曾经接诊一名自外地来京的患者。这名患者当时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,夜间甚至不能平卧。在看过相关科普节目后,他发现自身症状与节目中描述得非常相像,便主动到北医三院就诊,经心脏超声检查,确诊为主动脉瓣疾病。在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的微创置换手术后,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。“他也非常高兴,回到老家以后还给我们发来消息,对我们表示感谢。”

  除了疾病本身危险性高,心脏瓣膜病的另一个防治难点便是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尚待提高。汪宇鹏说,值此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,希望能将心脏瓣膜病的相关知识传播给更多人,让更多人看一看、查一查,尽早筛查心脏瓣膜病并及时干预,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。(完)

【编辑:刘阳禾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 湛江海事部门护航渔船出港

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同样认为,文化交流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。“未来,如何在尊重彼此文化差异的基础上,推进两岸的文化融合,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课题。”

前8月北京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91起

在项目开展过程中,重庆考古秉承多学科合作理念,将科技考古与考古发掘研究相结合,在动植物考古、残留物分析、微痕分析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展综合性研究,为研究古代巴人宗教信仰、生业模式、聚落分布等提供数据支撑。例如,在涪陵小田溪遗址出土人骨中获取了线粒体DNA、核DNA,为建立重庆地区古人类基因库,探讨巴人族群构成及迁徙路线,开展后续人群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
“国潮范”擦亮古城湖北襄阳文旅名片

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

此外,他还指出,未来博物馆可能不只是历史文物的内容载体,而是泛化成为一种文化集合体,成为不同圈层受众的历史文化体验场所。(完)

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客户三部总经理李光被开除党籍

对于华龙洞遗址未来发掘研究工作,与会中外学界代表认为潜力巨大。他们表示,华龙洞遗址洞穴坍塌原因复杂,对洞穴的成因、倒塌原因及其年代还有待探索,建议加强多学科、多手段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。同时,华龙洞遗址及其周边地区,还有很大潜力发现更多的古人类化石及其生存线索,建议扩大发掘和考察范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